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梅建平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最大的风险,一是赝品泛滥,二是法律不健全。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拍卖法》,明确拍卖公司的责任,尤其是对拍品真假应负责任,拍卖行业也应多加自律;另一方面,金融业应积极参与其中,如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其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
梅建平表示,目前中国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还处于新生阶段,很多相应功能和体系都不够完整,但长期来看一定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体制和结构的转型期,艺术品投资市场也将随之有较大的突破,最终发展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市场。
艺术品投资基金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供需双方都获得较大的收益和利润。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能灵活、科学地推出自己的艺术品投资理财产品,它将成为金融机构的个性“品牌”并产生独特的品牌效应。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工具;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且稳定;可以作为抵抗通胀的手段之一。其劣势在于,一是目前我国市场相对混乱,风险较高;二是不适合做短线投资,对投资者本身要求较高。
投资艺术品对抗通胀
梅建平表示,过去50年艺术品投资回报和股票回报基本相当,股票年均投资回报是10.4%,艺术品投资回报基本上在10%。而且,艺术品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美国短期国债、长期国债的投资回报,显然是很好的抗通胀的手段之一。
梅建平认为,名家作品比股票更抗长期风险。在一百年以前,道琼斯指数成份股有33只蓝筹股,到今天只有1只股票还存在,另外32家公司全部破产了。但是一百年前如果买了一张毕加索的作品,那时是名作,今天还是名作。所以艺术品时间越长,名家作品保值能力越强。
因此,梅建平认为,国家外汇储备可储备部分顶级艺术品。就全球范围而言,目前欧元和美元都呈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贬值趋势,外汇储备应选择波动性较小的投资品,比如艺术品。目前我国的大型博物馆中缺少国外顶级的艺术品,由国家储备一些有利于对大众的长期艺术熏陶和文化普及。
梅建平坦陈,储备艺术品最大的劣势是短期流动性相对较弱,因此初期应选择一些世界公认的顶级艺术品,比如印象派大师或古典大师的作品,将来若要变现也会相对容易。
对于个人投资者,梅建平建议,艺术品应作为长期投资手段和工具,投资比例可为个人财富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