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鉴定困局真假难辨 中国艺术市场的致命短板(图)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祖佳 王璟 王威斯 白伟林 2009-06-16 09:42:2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其实,不仅仅是画家家属的鉴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画家本人的鉴定也未必就能完全被信任。对此,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就曾表示,创作者虽对作品原则上最有话语权,但却“不能预设每位创作者都是道德楷模”,因为一旦作品进入市场流通,就会衍生出一系列利益问题,而此时,创作者本人能否完全客观中立并非定数。“台北寒舍”董事长王定乾就曾详细地说明了三种可能性会影响画作者本人判断的问题:“一是过去的某些作品不够好,为维护声誉而羞于承认;二是牵涉到经济利益关系;三是的确记忆模糊,一时看走了眼。”

    更何况,无论画家本人还是家属的鉴定都不能被视为有效的法律证据。在《池塘》假画案中,吴冠中就曾遇到这样的尴尬:如果是证人,需要出庭作证;如果作鉴定人,则需要有相应的鉴定资质。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山从专业角度指出,按我国现行法规,在诉讼过程中,鉴定应交由法定鉴定部门实施,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法院指定的部门或人员鉴定。此外所有的专家意见,包括本人意见在内都仅供参考,不具备法律效力。

    可见,即使是作者本人及其家属的鉴定意见,也只能是个参考标准,但并不是“决定真假”的最后一票。    

    鉴定困局中国艺术市场的致命短板——没有法规只有自律

    法律管不了伪作?

    “现在许多买家对于如何寻觅拍品,都喜欢听故事,或者找专家,但是,这恰恰也是买家购买赝品的根源。”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郭庆祥解释说,“因为现在许多卖家会和拍卖公司联手‘讲故事’,这其中的许多故事都无从考证,这就成了最大的陷阱。”

    目前,市场中艺术品鉴定的方式分为三种——专家目鉴、文献佐证以及仪器辨伪。专家目鉴和文献佐证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验证准确,文献佐证虽然是从历史角度考虑,但其在史料录入时仍会出现偏差。而仪器辨伪也仅仅只能识别纸张、墨迹的年代,却不能识别作者,这就给艺术品鉴定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法规对拍卖市场进行约束。这也使得“讲故事”的情况屡屡发生。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介绍,根据拍卖法规定,在拍卖进行之前拍卖行必须发布公告,并进行为期两天的拍卖品展示。如果发现被拍品为赝品,竞买人还可以有一次“自救”的机会。“艺术品是用来欣赏、收藏的,它的价值并不体现在投资上。投资有收益,就会有风险。”王凤海告诉记者,对于拍卖假作责任的认定,如果拍卖公司之前没有做出声明,一旦发现假作,应由拍卖公司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拍卖公司此前做出“瑕疵不担保”的声明,并告之不能保证被拍品真伪以及来源的,一旦出现赝品,则由拍卖人、委托人,以及竞购者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然而,责任的认定并不能彻底根治赝品在市场中的蔓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内地艺术品市场缺乏对某位大师作品的专项市场研究。比如在国外,某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目前在谁的手中,做过什么展览,曾从哪家画廊售出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由于国内的一级市场画廊的发展还不及拍卖行,本应由画廊为主力的市场研究工作却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大师作品的展览记录屈指可数,往往一件名家作品问世后,既没有出版记录,又没有展览记录等身份认定,从而使赝品有了可乘之机。王凤海认为,拍卖行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被拍品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提高拍卖师的专业水平,建立作品档案,做到传承有序。

    目前,没有什么“良药”能完全杜绝赝品现身拍卖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赝品在拍卖行的频繁出现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根治,最终会随着市场本身的规律而愈发猖獗。“只有拍卖行、作者,以及作者家属共同自律,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起到杜绝假作的作用。这样,整个市场才能进到一个良性的轨道中来。”王凤海语重心长地谈到。

    利益高于诚信?

    据了解,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拍卖公司,对拍卖品还是有一定的鉴定程序的,其大体会分三个步骤:其一,是在征集作品时,拍卖公司的业务人员会对作品把第一道关;其二,上拍之前,拍卖公司会邀请权威人士对作品再次进行鉴定;最终,在拍卖品登记结束之后,以及作品预展的过程中,如果有专业人士指出拍卖品的品性存在问题,拍卖公司会立即将其撤下。

    对此,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告诉记者,拍卖之后如果出现伪作,公司方面应该进行退款,并将赝品追索回来。董国强认为,虽然拍卖法没有规定在出现伪作后拍卖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只有自身信誉好的拍卖行才能在市场中生存。此外,记者了解到,如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知名拍卖公司,其如果出现伪作,均会向竞拍者退款。而在采访中,吴冠中则表示:“在国外,有些大的画廊或拍卖行,如果遇到假画,不仅一个月内可以退画,政府执法部门对假画来源还会以法律形式介入,如果发现画廊或拍卖行造假,除了坐牢等法律责任,还会把其罚得倾家荡产。”

    在目前假作频出的市场中,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因素是出自作者、家属,以及作品持有者本人。“作品的来源会直接关系到真伪,比如知名作者的家属所提供的作品,可能受其身份的影响,有些拍卖行就会忽略对作品的鉴定。这很有可能给多方面带来损失。”为此,董国强认为,拍卖行应多了解市场状况,做到“兼听则明”。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拍卖方只有征集到好的拍品才能吸引买家购买,从而赚取佣金。为了不流失客户,个别拍卖行会为大藏家提供一些“便利服务”,这已经成为拍卖业中的潜规则。一些大藏家在刚进入市场时,不可避免会买到假的或者不好的藏品。当拍卖行向这些大藏家征集拍品时,藏家就会开出条件,比如委托给拍卖行一件珍品拍卖,但拍卖行要顺带将委托人以前买错或者不好的藏品一并进行拍卖。这样,在双方都想得到利益的前提下,二级拍卖市场受到操控的现象便屡屡发生,而那些先前被大藏家购买的名家赝品也在操控的游戏中混入各大拍卖公司。

    藏家将自己的藏品好坏搭配,委托给拍卖行,只是名家赝品现身拍卖行的其中一个通道。更为“巧妙”的是,有些拍卖图录的说明中特别注明“附入境单”,这是当今国内拍场中造假、贩假惯用的一大伎俩,试图以“回流”的镀金方式来证明拍品的可信度,这些伪作一旦出现,则更加容易蒙混过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