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鉴定困局真假难辨 中国艺术市场的致命短板(图)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祖佳 王璟 王威斯 白伟林 2009-06-16 09:42:2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LINK

    不要迷信

     1保真拍卖


    有些拍卖公司为吸引买家,常打着保真拍卖的旗号,有的甚至还声称“拍品成交后如有疑义,只要出具两位国家级的鉴定家的证明或画家本人写的证明确定其伪,即可退货”。中国书画的鉴定十分复杂,不要说一般买家,就是权威鉴定家对同一幅作品也会作出不同的鉴定结论。例如浙江国拍曾上拍的张大千《仿石溪山水》。著名老一辈鉴定家徐邦达和谢稚柳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说是伪,一说是真。正是这种鉴定的复杂性,为一些图谋不轨的拍卖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将一些真伪难辨或高仿之作上拍之后,以保真的口号拍卖,一旦买家受骗后,想要退货却十分困难。

     2皇帝印章

    很多人觉得只要盖有玉玺,有御览之宝的作品就能保证不是伪作。其实,大多数皇帝的艺术造诣并不高,而且,宫里收藏的作品也并不能保证都是真迹,有时,宫廷艺人甚至会尊御旨仿制一些书画绝品,或备于宫中,或分赏高官,所以这些进过宫的证件并不完全可信。

     3著录、出版物

    以前大多还都会标识见于清代等朝代的著录,后来慢慢发展成了见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等。现在,利用出版物造假已经成了一桩新兴的买卖。一般来说,1985年前出版的作品,利用出版物制假的情况较少,因为当时中国拍卖市场刚刚起步。大量的伪著录、伪出版是在2000年之后。2002年秋拍中,安徽某出版社和所谓的某艺术研究会甚至将大量伪作辑录出版,并且将出版日期标为1986年,这也成了一起明目张胆地利用出版物制伪贩伪的不法案例。有些拍卖公司见到作品有出版物就会误以为真,并在拍卖图录上注明该作品著录于何处,当然,也有些拍卖公司明知有伪也会照拍不误。

     4合影照片

    有些卖家为了证明所售作品的真伪,会向买家提供画家与该作品的合影照片,买方见到合影照片也就认为“该作品得自画家本人”不会有假。殊不知,照片也同样有真有假。照片作伪的方法很多,有的是电脑合成,有的是经过裁剪拼接再翻拍而成,也有的是把真伪作品混在一起请画家鉴定时偷拍的。由此可见,在书画交易中,合影照片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作品真伪的依据。     

    鉴定困局中国艺术市场的致命短板——真假难辨的冲击波

    近两年,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中国书画已经走向没落的错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中国书画的价格与当代油画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一边是按兵不动的平稳,一边是几何倍数的暴涨。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鉴定问题。面对诸多造假案、伪作事件,大部分人对中国书画已经“谈虎色变”,不敢轻易上手,而这也成了中国书画的价格并没有到达应有价位的重要原因。

    双输的结局

    “中国书画的伪作现象当然杜绝不了,我们只能希望规范的体系可以让伪作尽量少地流通,让人们的担心降到最低点。”在采访中,赵珩老师如是说。

    的确,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解永金就曾表示:“中国书画的特点就是不断临摹过去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基本特点。”所以,在画家陈丹青看来,伪作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欧洲和中国自古就有无比精良的假画业。美国一所博物馆曾买进前希腊时期精美石雕的赝品,上世纪90年代才被发现并查证;文艺复兴前后个别作品被发现并非出自画中署名的画家;伦勃朗那幅著名的《戴金盔的人》,十多年前才被鉴定是赝品;二十世纪更是出现了专门集团制作毕加索、米罗、夏迦尔等早期现代主义大师的伪作,销路甚广。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也出现过三次书画作假高潮,分别在宋、明和清末。

    综观中国近十几年来艺术市场发展过程,在书画市场中,因作品真伪问题而引发的争议乃至诉讼时有发生,况且,这些案例还只能算是书画市场中大量伪作赝品的冰山一角。大量伪作赝品充斥于中国书画市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书画的交易,无论是对艺术家、购藏者还是中介机构,这无疑都是一种伤害。据了解,某家国际著名的拍卖公司就曾因为担心“赝品”问题而放弃过拍卖中国画。

    当然,比拍卖公司更揪心和忧心的则是买家,不少对于中国书画颇感兴趣的人始终徘徊在圈子外,问其原因,有人回答,谁愿意每天都为了别上当受骗而提心吊胆呢?所以,与其冒险试水,不如观望。同样,也有不少收藏家采取了知难而退、中途退出的方法,用他们的话说:“连电视里的鉴宝节目都极少做中国书画类的鉴定,我们临时转向,只求别是为时晚矣。”

    以前,总说苛政猛于虎,如今,没有严苛法律规定的中国书画市场的伪作现象的危害同样猛于虎,而且,无论对于拍卖公司、藏家、鉴定家还是画家本人,这都是只真实存在且威力无边的老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