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鉴藏
"和田玉"名实不符消费者有苦难言 亟须正本清源
来源:广州日报 吴聿立 2010-04-06 09:39:14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山子》(俄碧)

 

    和田玉爱好者刘女士拿来一件玉石手把件求鉴,笔者告诉她这是韩玉,她诧异地说:“我有正规的鉴定证书(如图1),上面明确写有‘和田玉花件’”,怎么成韩玉了呢?”——无语;因研究需要,近日在广州华林玉器街花2000元买了一件加拿大碧玉(加碧)手镯,所配证书中的饰品名称竟是“和田玉手镯”(如图2)。——惊愕;闲暇之余,游逛和田玉经营店或高档商店时,看到柜台中形形色色的俄料、青海料等玉器的商品标示牌上写的都是“和田玉”,如问起产地,多数经营者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这就是新疆和田玉,价格不菲。如果出高价购买,那你就上当了,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去,因为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这些玉器的的确确都叫“和田玉”。——无奈!

    可是,用资深宝玉石鉴定评估专家、中山大学宝玉石研究鉴定(评估)中心主任丘志力教授的话说,“任何‘标准’都是特定时期和一定科技条件下的产物,严格来说,一定存在某种缺陷!”而有些无良商人在和田玉的收藏持续升温、市场价格一再创出新高的今天,钻国家标准的空子,高价销售所谓的新疆和田玉,名正言顺地蒙骗消费者,牟取暴利。所以,本报“博雅”版面连续推出《收藏和田玉当心有“李鬼”》、《和田玉,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等“打假篇”、“辨别篇”后,应读者之邀,再次刊登“警示篇”——《和田玉名实不符消费者有苦难言》,请中山大学教授邱志力、知名玉学者王春云、原于阗县玉石矿矿长柯长林等相关专家出谋划策,以防消费者“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的事儿再度发生。

    玉器的鉴定证书既是诚信的载体,寄托着消费者的期望,同时也是无良商人欺骗消费者的最直接的“挡箭牌”。就和田玉而言,眼下的商业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大同小异,如检验结果或饰品名称一栏填“和田玉xx”、折射率栏填“1.61(点测)”、放大检查栏填“纤维交织结构”等,满纸不见产地的影踪。这是为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